9.26.2005

自從去過太空,到過森林之後,便夢想著潛入海底。


9.26

大學時期的室友在msn上暱稱 "七年了.終於被我等到了!".不知道是我對她太過了解.還是因為剛好早上看報時讀到的消息.且來到工作室打開電腦上線msn時.聽見小陽正撥放的音樂.讓我立刻聯想到那是怎麼一回事.猜想她等了七年的究竟是什麼.對於我的答案有些自信.便得意地且迫不及待要向她證實自己的猜測.於是在她的對話框裡丟了一句 "妳要去聽張學友的雪狼湖歌劇? 真好!" 接著一個微笑的表情符號.真的可以感覺到她的快樂.那種等待已經有了結果的滿足與喜悅...

Ian對於我們上次OceanPark的詮釋整體來說不是很滿意.於是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把沒有做好的地方補強.將細部做出來.或是改變原先的詮釋方式...

上次的模型做的太粗糙.細部地方都沒有做出來.模型板上留了很多空白處.Ian說在我的作品裡只能看到一層.一刀切下去之後便什麼也沒有.內容這樣貧乏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評論.那時候其實應該覺得難為情甚至要難過的.但是.在作模型時自己也有些感覺.知道裡頭缺少了些什麼.只是很模糊.而被直接且具體地點出來之後.反而鬆了口氣.因為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裡...

設計課_04



原先的詮釋方式只能侷限在線條和色塊邊線上.其他細部地方就無法用相同的方式去考慮.而這次希望使用單一種方式來詮釋整個畫面.且能做到細部.所以便捨棄先前的操作方式.另外尋求其他的方法...

原畫裡.尤其是藍色色塊部分有很多明顯的縱向筆觸.以筆觸的寬度為最小單位.將整個畫面做水平分割.大約可以分成57格長條.在每一個長條裡遇到顏色不連續的地方就做截斷的水平線記號.也可以看成是將長條再細分成好幾個色塊.然後再根據這些記號做分割...

Ian問我在最後的模型上.是否還能看見那些主要的線條?線條的粗細是否考慮進去?紙條為什麼向上捲.而不是向下?他的問題引導我去思考更多.有些是在操作過程時也曾想過的.後來捨棄的.或者從沒想過的.那些原始的但最後被捨棄的想法.其實應該貫徹到最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也可能失敗.基義老師則認為.我的詮釋是完整的.但比較來看的話.小陽的是比較有深度的.(比較的方式會讓我們有互相學習的機會)最後時忽然有個感覺想說.那是操作過程中時的感覺.當我在做模型時曾擔心內容不夠豐富.這樣擔憂時模型幾乎已經快要完成了.Ian回應說.沒錯!你的感覺是對的! (我才又了解到.這次還是缺少了一點什麼.還是一刀就斃命)要相信你的感覺.直覺通常都不會錯.雖然.這次還是少了一點什麼.但是有史以來模型割得最細的一次.花了整晚割到最後手呈現痠痛狀態.其實也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