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05

自從去過太空,到過森林之後,便夢想著潛入海底。


9.26

大學時期的室友在msn上暱稱 "七年了.終於被我等到了!".不知道是我對她太過了解.還是因為剛好早上看報時讀到的消息.且來到工作室打開電腦上線msn時.聽見小陽正撥放的音樂.讓我立刻聯想到那是怎麼一回事.猜想她等了七年的究竟是什麼.對於我的答案有些自信.便得意地且迫不及待要向她證實自己的猜測.於是在她的對話框裡丟了一句 "妳要去聽張學友的雪狼湖歌劇? 真好!" 接著一個微笑的表情符號.真的可以感覺到她的快樂.那種等待已經有了結果的滿足與喜悅...

Ian對於我們上次OceanPark的詮釋整體來說不是很滿意.於是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把沒有做好的地方補強.將細部做出來.或是改變原先的詮釋方式...

上次的模型做的太粗糙.細部地方都沒有做出來.模型板上留了很多空白處.Ian說在我的作品裡只能看到一層.一刀切下去之後便什麼也沒有.內容這樣貧乏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評論.那時候其實應該覺得難為情甚至要難過的.但是.在作模型時自己也有些感覺.知道裡頭缺少了些什麼.只是很模糊.而被直接且具體地點出來之後.反而鬆了口氣.因為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裡...

設計課_04



原先的詮釋方式只能侷限在線條和色塊邊線上.其他細部地方就無法用相同的方式去考慮.而這次希望使用單一種方式來詮釋整個畫面.且能做到細部.所以便捨棄先前的操作方式.另外尋求其他的方法...

原畫裡.尤其是藍色色塊部分有很多明顯的縱向筆觸.以筆觸的寬度為最小單位.將整個畫面做水平分割.大約可以分成57格長條.在每一個長條裡遇到顏色不連續的地方就做截斷的水平線記號.也可以看成是將長條再細分成好幾個色塊.然後再根據這些記號做分割...

Ian問我在最後的模型上.是否還能看見那些主要的線條?線條的粗細是否考慮進去?紙條為什麼向上捲.而不是向下?他的問題引導我去思考更多.有些是在操作過程時也曾想過的.後來捨棄的.或者從沒想過的.那些原始的但最後被捨棄的想法.其實應該貫徹到最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也可能失敗.基義老師則認為.我的詮釋是完整的.但比較來看的話.小陽的是比較有深度的.(比較的方式會讓我們有互相學習的機會)最後時忽然有個感覺想說.那是操作過程中時的感覺.當我在做模型時曾擔心內容不夠豐富.這樣擔憂時模型幾乎已經快要完成了.Ian回應說.沒錯!你的感覺是對的! (我才又了解到.這次還是缺少了一點什麼.還是一刀就斃命)要相信你的感覺.直覺通常都不會錯.雖然.這次還是少了一點什麼.但是有史以來模型割得最細的一次.花了整晚割到最後手呈現痠痛狀態.其實也是一種進步...

9.24.2005

每天,請花四個小時補充生命的能量。

9.24

從女生宿舍到人社一館.之間有一段蜿蜒小徑.一路上被濃密的老樹蔽蔭著.幾棵老樹秩序地盤踞在小徑的一側.枝幹長長地橫過半空.劃破了邊界.像是為了小徑或者行走的人們而生長.也像是.人們行經樹下.來來回回的足跡累積與延伸出來的一條路.依附著老樹而生長.因為樹不高.陽光時石子鋪成的路面光影斑駁.有風時能聽見頭頂上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樹梢的枝葉在低處隨風搖晃.視覺上的距離很近.以為伸手輕易地就能觸碰到.可真的拉長了手想要抓住些什麼.卻發現其實還要更高出許多.然後看見且相信在那之間實際存在著的距離...

這樣美麗的小徑.每天.都該用美好的心情與自己喜歡的步伐走過.然後一天才會真正開始...

設計課_03

色塊與線的分析之後.回到原圖與50x50的模型.詮釋你在Ocean Park畫裡看到了什麼?



上次的練習中.分別將色塊與線條獨立出來.畫了只有色塊與只有線條的簡圖.發現色塊的邊線與線條有些重疊有些不重疊.色塊邊線多分布在畫面的左下半部.線條則多在右上角.似乎補足了色塊在畫面裡說明不足的部份...

於是我想著那些重疊與不重疊部分的差異性.比如說.畫面裡明顯可看到.當色塊邊線剛好也是線條出現的地方.線條兩側的顏色變化會較大.如果不是.那麼顏色變化就沒那麼清楚.比較是漸層的方式在改變.對這些感到興趣.便決定選取畫中較主要的線條與色塊邊線.去紀錄這些線臨界的顏色變化.至於是用什麼操作方式去解讀與呈現.其實才是最困惱人的地方...

模型板上線條的位置與在原畫裡的相同.但根據線條的顏色.給予它們不同的寬度.這些有厚度的帶狀.剛好可以用來記錄一些事情.將這些模型上的線再橫向等距離細分.這些細分後的小單位.回到原畫裡線條上相對應的位置.比較兩邊臨界顏色的深淺變化.然後以此為依據.回到模型上的小單位裡.在適當的高度做水平線切割...

Eager從台北下來參與我們的第三堂設計課.在老師的身份之外.更多的是出自於他的熱心. 他給了我們一些作品上的意見.也分享過去唸學士後建築時的經驗.有些我們是第一次聽說.像是工作室應該維持某種程度的髒亂.他說原本期待著在我們工作的地方發現一堆做壞了的模型.被棄置在一旁或是堆疊在腳邊.可是那天看到的工作室.乾淨的程度似乎讓他有些失望.因為看不到設計過程中的掙扎.那些strugle甚至是更珍貴的.即使做壞的模型或是設計過程中做過哪些事.都應該有價值地被留下來.拿來在present時分享.那會是讓人感興趣的部份...

9.20.2005

感性的支持 ?

9.20

跑了趟金石堂買了一些文具.回來後.發現工作室放著類似的輕音樂.心還留在今天十分陽光的外頭世界. 好像停留在設計課剛結束時的放鬆狀態.還沒辦法提起勁來工作.但眼前的是幾個待交的作業.我想用輕鬆的態度來面對.還真難.那天第一堂設計課E哥說的.用輕鬆的心情但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設計.我還要嘗試著去學習...

地下一樓工作室最邊邊的.擺放機具室門口的就是我們的基地所在.通常時候氣氛都很歡樂.即使設計課前一天晚上.也絲毫不因為要趕作業而受影響.但那樣歡樂.代價是最後因此要熬到天亮...

基義老師因為有事無法參加這次的設計課.我們都猜想是不是因為上次小陽在blog裡頭提的意見.也擔心會不會因此造成什麼樣的尷尬氣氛.在網路上寫日記公然公佈一些事情就會這樣.有時候雖會說是寫給自己看的.但其實多少仍會受"要被公佈"這件事影響.想說的事多少要被篩選過.但小陽不一樣.就是有勇氣.也會把話講得委婉地將意見表達出來.我們都喜歡他這樣作風.(因為我們也會因此受益 :P) 而基義老師也很有風度.不只在blog上直接給予回應.課堂上時他自己也大方首先提出這件事.化解了尷尬(或許是我們私底下自行醞釀出來的).讓我很佩服 ...

這次的設計作業.是對painting的色塊和線各做五個模型.然後在一張1A的描圖紙上畫圖說明...

設計課先是盈柔與後來小陽present完之後.從他們的作品可以窺見兩種不同但都很好的設計方式.因為他們的良好範例.於是比較懂了老師要的是什麼.雖然設計沒有所謂好與不好對與不對.也不一定是朝老師所希望的那樣走就會較好.但在學校我們要學的是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法.既然它是被老師認同的.我自己也認為那是有趣的.我應該是要試著學習.朝著那方向走.訓練自己那類設計方法與操作下的思維方式.兩次設計課.剛走入建築的我正慢慢顯露初學者容易犯的毛病.都被老師看在眼裡.比如.會急於在模型上表現出3D空間.而其實現階段應該要去享受介於2D與3D 之間的模糊地帶.比如.會過於在意作品最後的美與醜.而在這之前.先該努力的是操作方式的思考.去盡力表達出自己想要傳達的概念與想法.這些還做不到以前.美與醜就先放下... 


設計課_02



對色塊作分析.我畫了張簡略的色塊分布圖.看各個色塊在圖面上的位置.看它們的關係.色調明暗.顏色的漸層變化...
接著.思考可能的方式描述這些我看到的.想不到時.便在模型板已事先畫好的線條上.切或割.想碰運氣地找出以為或許還不錯的方式.現在回想起來.發現自己竟是在碰運氣地找方法! ? 有點吃驚...
過程裡.憑感覺的部分太多.像是還會出現顏色帶來什麼樣的感覺之類的形容.課後我問了Ian這樣是否恰當.雖然他認為還好.要我別太介意.但想過之後.認為太多感性的直覺.會讓作品內容貧乏無味.何況我還不是那樣可以掌控我的presentation.無法利用說的方式讓內容豐富起來.於是那感性.就真的是無味...

9.16.2005

你說要給的自由

9.16

結束設計課.大夥便開始算計著接下來要買多少張的模型版.估算著有沒有可能.買很多量的材料時老闆就會願意開車幫我們運送過來.就像我們總是想著計畫著. 期待哪一餐可以實現叫外送的小小願望...

當同學在present作品時.我看了擺在眼前的他的作品.專注在之後老師給的評論.同學的present我其實是沒足夠用心去聆聽的.急切地想要跳過漫長的過程直接獲悉最後的結果.只等待著有人告訴我那是好或不好.而不是自己去感受. 我明白又像是重新認識自己似地知道我有著那麼一些不務實的個性...

想的多做的少.說出來的要反應在作品上.可以讓人直接且明顯地感受到.才是好的作品. 老師說的快狠準.要夠純.簡單的不一定不好.簡單的作品若能明確反應出想法.讓人一眼看穿.也會是好的.這些語彙零散地攤落在課後的我的腦中.跟著我攤坐下來的時候更顯它的重量.但感到陌生.知道那對於我還是個問號...

Ian在下半堂課要我們利用45分鐘的時間.裁五張跟列印出來的彩色Ocean Park畫作一樣大小的奶瓶紙.限定用切割或折紙的方式.做出五樣東西.這樣的即興讓我有些來不及反應.來不及產生想法.一時間有些慌亂.並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但迫於時間的壓力.於是仍舊照我先前作品想要表達的.只是這次用簡單與直接的方式去操作.但我要表達畫裡的東西.除了藍色與橘黃色線條和佔據了大部分畫面的淡藍色塊.想不出還能做些什麼.於是五件裡有三件重複地做了相同的東西.只是嘗試的方式不同.Ian好心地(說是好心會不會否定了他的專業.但對我來說那的確是一種好心)認同了那樣連續的一致性...





(我盡力了.圖片的移動太難控制.暫時就只能這樣擺放了... )

9.15.2005

溫溫的

9.15

Ian寄給每人一封附帶文件的email信.我的信裡附帶的文件是Richard Diebenkorn的畫作Ocean Park系列裡的其中一幅.將是這幾週設計課的題目.深覺得它會跟我相處上好一陣子.所以該要好好地善待並開始慢慢去了解它...

嘗試去了解一幅畫似乎比了解一個人要安全的多了.因為只是單向地想要去了解.不怕它會有什麼反應動作.可也因為如此.無法直接地溝通.因此看懂也不是那麼容易與絕對的事...

作品完成的時候.被早已經完成作品的佳紋笑說那挖出來的一個個洞看起來像乳酪也像電鋸什麼的.花時間做出來的東西還被取笑有點不服氣.但因為自己還蠻喜歡做出來的成果.且接近自己一開始預設想要的樣子.對於想法與實做之間的執行度感到滿意.所以一直到present之前都還帶著些許的自信.只是難免的緊張...

Ian要我們依照被分配到的Ocean Park畫作.用50x50的奶瓶紙.以直覺去創作.可以使用任何或切或割的方式.心想既然是第一次.應該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吧.所以也就真的很單純地憑著畫給我的感覺去虛擬出那樣一個畫境.我將焦點放在畫上方的水平深藍色線條.與左邊連續線條中的黃色與橘色垂直線條.因為前方的是一片海.網絡般的疏落線條之於海會是什麼呢...

Richard Diebenkorn_Ocean Park No.?

9.12

雖然覺得生活不該再因某些特定的日子而被一段段分割開來.尤其像是學校的開學日.放假日.甚至是參加重要考試的這些日子.不該在時間的平滑曲線裡突然應聲斷落.天真地以為過了這個時間點就會改變些什麼...
因此開學的前一晚我還在市區晃盪著.穿梭在週末的逛街人潮中.繼續我認為應該的生活方式...
然後.星期一的早晨來得匆忙.但心情並不特別煩燥.像是等待著什麼發生似地感受著時間的流逝.還明顯有些緊張.對於環境的陌生與未來的不確定感.
常要跟人解釋.為什麼我會來唸建築.為什麼要唸建築.遇到沒有心情講很多話的時候.總不太願意認真回答.心想.怎麼說也很難讓人了解你過去與現在的處境和遭遇.如果說我們走過的生命不相同.可若是願意靜下心來講很多話的時候.我仍願意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與組織我的過去至現在.關於建築的事.那些.或許是剛才一秒回憶起來.欣喜於撿回了曾經存在過但遺失已久的感覺.但現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只證據.用來說服也堅強自己的自信心.只是即使我多麼願意將心情分享出去.可每每都困惱著該從何說起.故事不都是那樣長的嗎.該從哪裡說起好呢...
把心情說出來與大家分享的同時.其實也對自己多了些了解.